痛不欲生的「痛風」,如何調養才能舒活過日子?


長夏時節來臨,天氣濕熱,有痛風病史的人要小心了!因為天氣的影響,四之氣( 7 月 23 日 ~ 9 月 22 日 )這段時間痛風特別容易好發。

痛風這種病,以西醫觀點而言就是肝臟出問題,?(酵素)產生不足,無法代謝體內的「嘌呤」這種物質,腎臟來不及排洩,結晶堆積在身體的關節處,摩擦關節組織造成發炎、紅腫、疼痛的現象。診斷上多看尿酸的檢驗值,在治療上則多會用秋水仙素及止痛藥來處理。

而中醫來講通常著重在清熱利濕、活血通絡。但是臨床上我們經常看到尿酸檢驗值才 4 點多就痛風發作,而有些人到了 7 點多甚至到 8 都還沒有痛風。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我們發現最大的因素原來是腸胃的關係。我們統計了上千個患者的病例,發現痰瘀、脾胃濕的人,外顯徵狀多半是舌苔白色且黏膩,甚至有些都已經轉黃了,這類人最容易痛風發作。

中醫認為脾陽之氣往左升,也就是清氣應上升,而胃的濁陰之氣應下降,如此 一升 一降順暢無阻的話,人體的中軸(人身中間,氣運行的路線)就會正常轉動。基本上如果人體的中軸不轉,腎所產生的溫陽之氣就無法往上到達肝,意思是說無法提供產生肝氣的能量,那肝木之氣就不足了,肝的能量不夠就無法處理它該做的工作,於是該產生的?也不足,該代謝的也代謝不動,結果痛風就產生了。

因此,想把痛風徹底治好,腸胃很重要。飲食上就不能吃高熱量的食物,海鮮、內臟等高普林的也要忌口,因為這些東西都容易在體內產生溼熱,「濕」就易生「痰瘀」,所以不管是西醫還是中醫,一般都會建議吃得清淡,讓腸胃的功能能夠運轉順暢。另外就是不要熬夜,不要喝酒,不要抽菸。這些日常生活建議都是希望讓我們後天的脾胃能夠得到適當的休養,同時也是減少肝氣耗損。

只要顧好脾胃,痛風就比較不容易發作。尤其最近又是長夏時節,天氣濕熱 , 痛風特別容易好發,有痛風病史的人這段期間一定要多注意飲食調養。坊間有人說多喝些大米釀的醋或是檸檬醋、水果醋等等有減輕痛風的作用。為什麼呢?因為酸味入肝嘛,酸味讓原本鬱在那邊的氣稍微打開一下,多少有助於肝氣的提升及運作,但問題是沒有全開啊!根本問題並沒有解決,腸胃功能沒有正常的話,肝氣是開不了的,所以這只是稍微治標而已。想要完全治好痛風還是要從體質調養著手。

所以在喝醋的同時,可以再多吃喝一些清熱利濕及滋養脾胃的藥膳或茶。例如用嫩薑 60 公克、白豆蔻 12 公克、厚卜 9 克 、半夏 9 克 、陳皮 9 克 、薏仁 30 公克,煮 2000C .C. 的水當開水喝。

如果患處腫脹疼痛,可以敷以下的外用藥膏:

虎杖細粉 100 克 、樟腦油 10C .C . 、 凡士林 150 ~ 200 克 。

製作方式是先將凡士林隔水加熱(或用小火)溶化以後,加入樟腦油及虎杖粉攪拌均勻,放涼後裝罐密封,就成了很方便的外用藥膏,痛風急性發作時可以每天敷用。

這種藥膏比一般建議使用的三黃粉來得有效。三黃粉就是大黃、黃柏、黃芩,都是寒涼的清熱解毒消炎藥。而我的外用藥膏,虎杖也是清熱消炎,另外加了樟腦油,辛香藥材除了有通竅竄氣的效果,也有助於引導藥氣走經,因此能夠讓虎杖的效果發揮得更好。治療痛風病不是光用大寒藥來清熱就好,太寒也會傷身耗損。

會得痛風的人,有些人說是遺傳。從臨床看來,我倒認為應該是一種「生活習慣遺傳病」。也就是說,父母親的飲食喜好如果是會造成痛風的類型,那麼小孩往往習慣上會依循父母親的飲食習慣及口味喜好,當然也就容易痛風了。以中醫的臨床統計或是以「易經健康檔案」去分析數百萬筆資料顯示,父母親的先天體質不見得跟下一代一樣,但後天體質倒是有極高比例是相似或相同的。

所以說,有些所謂的遺傳病並非是「宿命」。如果自己都認為這是無法改變的情況,而放棄以後天努力的方式去調養的話,那就太可惜了。俗話說: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上。我還要加上一句:建康也掌握在自己手上。

健康就跟命運一樣,都可以透過後天努力去改變、改善,當然過程或許是辛苦些,但最終的成果肯定很值得。畢竟,擁有健康的身體才能享受人生中的一切。健康就是財富,希望大家都能擁有這最寶貴的財富。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