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癌不絕望,看學長姐如何把負面情緒斷捨離(下) —關懷癌症義診活動側寫(十四)

這次的抗癌特輯繼續跟大家分享兩位學姊的故事。一位是上次已預告的「屏東阿姐」,另一位則是新任模範生「咪兔(Me too)姊」。

屏東阿姐在系列報導(六)中曾出現過,不過當時她是以負面教材的身分被報導。這位屏東阿姐第一次來給樓醫師看診的時候不但愁眉苦臉還在診間掉眼淚。第二次來時,居然在候診的時候跟「哭泣太太」及「微笑先生」三個人抱頭痛哭,害筆者差點忍不住出去阻止她們互丟負面能量。樓醫師最怕患者之間互相影響,彼此牽動負面情緒了。因為人們在生病的時候最容易被心理暗示,如果被旁人說上一句「情況不樂觀」,那麼即使本來沒事,也會瞬間開始不舒服。

之後幾次看診,屏東阿姐倒是不再掉淚,可能是樓醫師幾次的勸導開解有了效果,也可能是病情獲得控制且身體沒有不適感而看開了。

筆者看她情緒似乎有日漸開朗的趨勢,加上這篇特輯正在連載,因此好奇的問她是不是有什麼秘訣,不妨分享一下。她說沒有秘訣,不過就是有照時間吃樓醫師的藥,但沒有聽樓醫師的話每天做排毒運動,飲食也沒完全遵照醫囑,不過她幾乎每天都去家附近的佛寺打禪七、念佛、持咒,以及經常到別處佛寺朝山,她說這樣心情會比較快活。

當樓醫師問到醫院對她病情的判斷時,她說只記得說是第四期,其他的細節都不記得了,去醫院回診時醫生也只說沒惡化、穩定中。這個怪個案算是特例,樓醫師不鼓勵大家學她當個不聽話的病人,但是卻建議有宗教信仰的患者學她以信仰之力加持自己,多出去走走以轉移對病情的關注。或許她的病情獲得控制,與她的「不記得」非常有關。樓醫師常說:「把這個病忘記了,身體就會真的康復。」而這句話正是其他癌症患者帶給他的臨床發現。

再來聊聊「咪兔(Me too)姊」。

咪兔姊是今年3月1日才開始給樓醫師看診,除了第一次看診時問題比較多之外,之後都像來聊天的。義診時最常聽她說的一句話就是:「我也是啊!我也是末期。」所以我才給她「Me too姊」這個代號。最有趣的是當她笑咪咪的露出門牙說這句話時,還真有點像門牙特別顯眼的可愛兔子呢!

她是96年初發現子宮肌瘤轉成子宮癌。當時醫院二話不說就直接摘除了她的子宮及卵巢,然後送去化驗證實是零期癌。既已開刀切除病灶,又是零期,醫院便連化療也省了。直到98年的四月,突然又檢查出罹患另兩個癌症—乳癌二期(並非子宮轉移),且肺部到處佈滿小黑點,數量多達8個,卻驗不出是乳癌轉移、子宮癌轉移還是另外罹患肺癌。

醫院投以乳癌藥小紅莓治療六個療程,但肺部腫瘤沒有縮小,於是轉到胸腔科做化療,做了六個療程,腫瘤依舊沒動靜,於是又回到乳房科去做紫杉醇化療,但副作用嚴重,皮膚長瘡沒完沒了,於是她換了一家醫院看。這家胸腔科開刀切除較大的兩顆肺腫瘤去化驗,確診出肺癌是由子宮轉移的,於是轉到婦產科自費使用標靶藥物,六個療程後腫瘤有縮小,於是建議她繼續趁勝追擊自費使用癌思停,打了六次之後再檢驗腫瘤竟不小反大,於是又改用健保藥物。打完一個療程後剛好二月底,於是三月便接著給樓醫師看診。最近一次的血液檢查,醫院只給了兩個字:穩定。

她說由於病情是漸近式發現的,因此也就比別人更容易接受。筆者看她每次來都很開朗,於是問她是否生病前個性就屬樂觀開朗型。她說第一次發現子宮癌時也蠻害怕的,不算樂觀吧,也曾跑好幾家醫院複驗以求否定的答案,但之後經歷這一連串的發現與治療,病房住久了對生死有了認知,心裡接受既定事實後也就比較安定。

罹癌後她辭掉工作,只兼職做與專長有關的工作,然後去上身心靈的課程,參加各種活動,郊遊,加入各癌症病友協會做志工,與病友互相分享心路歷程,盡量維持正常的生活,常去佛堂走走及念經,她認為如此有助於正面思考並維持淡定的情緒。生病前她不注重養生,沒運動習慣,工作量大造成長期壓力,所以雖無癌症家族史卻仍罹癌。生病之後開始重視身體謹遵醫囑,改變過去的壞習慣並建立運動習慣。

採訪最後我問她有沒有什麼話想跟其他病友分享,她想了想說:「把身體交給醫生,把生命交給上帝(或你的信仰)。好好地跟醫生配合,跟人群接觸,不要自怨自艾,不要封閉自己,趁能動的時候多關懷別人,不要再陷入過去的生活,要努力走出去。」

聽了這麼多過來人的故事,不知道有沒有帶給各位值得省思的觀點?樓醫師特別指定採訪這幾位個案,就是想傳達一個觀念:罹癌不見得必死,但心死之人絕對死得快!

一個總是認為自己沒救的人,最後真的會「心想事成」,不可不慎。且讓我們塑造正念的思考,讓一切好事藉由心想而成真吧!共勉之!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