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癌不絕望,看學長姐如何把負面情緒斷捨離(中) —關懷癌症義診活動側寫(十三)


樓醫師曾說:「EQ越高的人越容易得癌症。」這些人把氣往內藏、往內吞以求人際關係合諧,殊不知「生悶氣」還比「發脾氣」更傷身體。有些負面情緒很細微,往往讓人無從察覺,基本上只要感覺到「不爽、不舒服」那就是情緒毒素正在累積。

以中醫學的角度而言,這種個性比較容易產生負面情緒(情緒毒素),且較難排除(隱忍不發),長久下來導致肝鬱、氣滯血瘀,最後在弱臟之處形成腫瘤。以西醫的角度而言就是長期的壓力抑制了免疫功能,使殺手細胞及T細胞無法剷除體內的癌細胞及致癌病毒,導致癌細胞在體內坐大。而確診罹癌後,對於疾病和死亡的恐懼感更加重及加速了情緒毒素的累積,如果此時不能設法掃除情緒毒素,很容易就陷入「情緒→壓力→癌擴大」的惡性循環中。

為了幫助罹癌患者們將負面情緒斷捨離,我們分享了抗癌模範生「黃桑」斷除悲觀的方法,獲得了極大的迴響,今天繼續跟看倌們聊聊「卡拉桑」的故事。

「卡拉桑」是在三年前(98年)因大便變細、排便習慣改變去就醫才發現罹癌。當時醫生判定為直腸癌零期,開刀切除腫瘤,半年後回去檢查都很正常,但再隔半年突然覺得肺部不舒服,經檢查發現腫瘤已轉移至肺部了。他的左右肺葉都佈滿了數個小黑點,其中一顆較大超過1公分因此醫生建議開刀切除,把整個肺中葉都拿掉,其他的腫瘤則投以標靶藥物治療。七個月後準備再切除另一邊的肺葉時,發現之前切除的病灶處又增生癌細胞,只好放棄開刀改用化療來抑制病情。

「卡拉桑」在開始進行化療後不久,從醫院病友處得知樓醫師正在台南進行癌症義診,於是抱著死馬當活馬醫,有試有機會的心情前來看診,於100年9月中開始進行中西合璧治療。他說吃了樓醫師的藥之後身體很舒服,連帶的心情也比較放鬆,且化療後的嘔吐情況大為改善,精神、體力並沒有因為化療而衰退。今年2月底最新的檢查結果出爐,他的肺部腫瘤已經空洞化了。

筆者問他聽到癌細胞轉移時的心情,他說當然不會好過,但既然遇到了就得去面對,光難過病也不會好(真是理智的患者)。又說不去想病情,有空去唱歌,提醒自己放鬆心情,修正生活習慣,常到充滿正面能量的地方(例如到慈聖寺義診時跟病友、義工泡茶聊天)就是他的抗癌法寶。如此聽來他是個天生豁達的人,而這種豁達大大的替治療效果加了分。看樣子「沒有病識感」就是他斷捨離負面情緒的妙招。

不過「沒有病識感」並非人人能做到,尤其是對於癌症資訊蒐集得很充足的患者而言更難,因為看太多而想越多,就算沒有不舒服也會「想」出全身的不舒服,遇到這種患者時,連樓醫師也很無奈。

臨床上很常見這種「沒有病識感」的患者活到跌破醫生的眼鏡,如果要說這是一種天份,那筆者建議,不如先學「黃桑」不看、不聽、不研究,反正再怎麼研究也不會比醫生專業,不如放手交給醫生,接著就學「卡拉桑」去唱歌,久而久之應該也就能變成一個沒有病識感的人了。

革命尚未成功的同志請繼續努力,下一回將報導「屏東阿姐」從大哭到大笑的心路歷程,戲劇般的轉折千萬別錯過!

~待續~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此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