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時節春夏之交,養生著重心肝


陽曆的四月四日清明節,以五運六氣而言正好是二之氣的起始日,每年從這個時候開始,進入所謂的「初夏」。初夏是春季與夏季的過渡期,氣候特質揉合了春天的多風以及夏天的溫暖。但受到年運火不及和厥陰風木司天的影響,這一氣的主氣少陰君火無法發揮其氣候特質,火氣不足以抑制客氣太陽寒水,整體而言以風木為主且水旺。反映在具體的氣候狀況就是風多、地震多,且夏行冬令,早晚溫差大,天氣忽冷忽熱,陰晴不定,稍不留神便容易受風寒侵襲。

若以一年四季而論,清明前後仍屬春季,保養上應兼具疏肝及養心。這段時間人體內的肝氣最旺盛,但肝氣過旺反而會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消化吸收。且肝掌管人的情緒,肝氣旺易使情緒失調、氣血運行不暢、血壓不穩定,從而引發各種疾病。又因為氣候的紊亂,人體氣機失衡,心脈受其影響,輕則降低思考力及專注力,重則引起失眠、心神不寧、坐臥不安等問題。

在清明時節,凡是耗損或阻礙陽氣的情況都應該避免。經常吐納調息對人體陽氣有益,建議讀者在這段時間可以穿著寬鬆的衣服,到空氣清新的地方進行調息。陽氣正常升發則脾胃運行良好,所以人們在春季時食欲較好,但也要注意飲食有節,才能保護脾胃。清明節又稱寒食節,台灣雖沒人這麼稱呼,但吃冷食的習俗卻還保留著,例如春捲(潤餅)就是一例。不過胃寒的人並不適合吃冷食,冷食傷胃氣,若為應景,最好還是將餡料加熱之後再用餅皮捲起來吃。

清明節也是踏青掃墓、追悼先人的祭祀節日,在憑弔先人的同時,應該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適度宣泄哀傷有利於消除不良情緒,有助於心理健康。但對某些人而言反而是觸景傷情,特別是老年人或新喪親人者,不宜單獨掃墓,應找親人、朋友陪伴,適時給予慰藉及轉移話題以免悲傷過度,情緒難以自拔。

清明時節的養生法則:

  1. 飲食宜溫,多吃蔬菜水果。
  2. 適合吃地瓜、白菜、蘿蔔、芋頭,能溫胃祛濕。
  3. 薺菜、菠菜、山藥能護肝養胃。
  4. 多喝橘香茶及牛蒡茶。橘香茶有助於疏肝解鬱、靜氣安神,牛蒡茶有助於穩定血壓、血糖以及淨化腸胃。
  5. 少吃筍、菇、韮菜等助長肝氣的食物。
  6. 穿著寬鬆衣物,多到空氣清新處練習吐納。
  7. 清明節踏青時,不宜做激烈的運動。


上一篇
下一篇


分享此篇文章: